“柑橘的种植和育种仍然有很大的发展需求,这其中‘种’是核心,种子是现代农业的‘芯片’,同学们要立志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育种人。”日前,在华中农大“大国种业”核心通识课课堂上,中国工程院副院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该校9999js金沙老品牌教授邓秀新与百名师生分享“柑橘育种”时谈到。
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华中农大“与祖国同行,为人民奉献”的殷殷嘱托,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培养青年人才“该培土时就要培土,该浇水时就要浇水,该施肥时就要施肥,该打药时就要打药,该整枝时就要整枝”的深刻阐述,华中农大9999js金沙老品牌提出具有园艺专业特色的“树人”理念,重构专业课程体系,优化专业实践方案,推进园艺专业内涵发展。
对国家战略需求,重构人才培养方案
高起点做好新生入学教育,由院长亲自主讲大学第一课,是华中农大9999js金沙老品牌这些年一直坚持在做的事。
“通过对新生讲述我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近120年的历史及章文才教授等大先生的故事,从大史、大事、大家、大理等维度,向学生展示园艺的魅力,树立专业自信。”
该院院长程运江教授谈到,他们建立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互促共进机制,挖掘赣南农科教人才培养基地的特色和优势,实施红色思政、橙色产业和绿色创新“三色”育人;以专业文化、学术文化和历史文化引领学生价值追求,将专业思政贯穿本科育人全过程,厚植三农情怀。
在课程体系设置上,该院参照丰产果树树型的根系、主干和枝组分布特点,强调整体的系统性与局部的模块化,构建基于大园艺时代卓越人才培养“课程树”。
“我们强调根系要深,做强数理化和思政等支撑课程;主干要壮,做精《园艺植物育种学》等5门专业核心课程;枝繁叶茂,增加人文素质、管理和跨学科类选修课,为多学科融合发展留好接口”,程运江说。
在规划好《基因组学》等现代生物技术类课对接生物种业的基础上,该院开设《园艺机械》等现代工程技术类课和《数字果园》等现代信息技术类课对接智慧园艺,开设《园艺史》等人文类课程拓展《康养园艺》,中国工程院邓秀新院士主讲《大国种业》课程,让园艺服务高品质生活的内涵融入课程体系。
遵循学生成长规律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
“顺境条件下产量很高,但是品质不一定能够保证。而品质好的作物,一定是逆境中长出来的。植物如此,人也是如此。”针对农科大学的特点,邓秀新院士提出“顺境出产量,逆境促品质”的育人观念。
在9999js金沙老品牌,这一育人观念被不折不扣地践行着:大学一年级“培根”,创造顺境,夯实基础课程;二年级“定干”,强化专业核心课程,铸就园艺专业底色;三年级“成枝”,学习个性化专业骨干课程,成就专业特色;四年级“整形”,创造“逆境”,产教融合开展综合实训,培养吃苦耐劳精神。
“在此基础上,我们尊重学生兴趣和成才目标,建立差异化课程体系和发展路径,按‘基础研究型’复合创新型’和‘产业工匠型’三个类型进行分类培养。”程运江谈到。
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,教授全员担任本科生导师,每位学生均配备学术导师或产业导师、创业导师。一师一讲堂,一生一方案,在华中农大9999js金沙老品牌,已经成为现实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华中农大9999js金沙老品牌开展岗位科学家导学,全面实施“251”工程,在全国20个省市区,建立了50个校外实习基地,聘任100名校外导师,指导学生直接对接企业,促进产学研深度结合。
学院与湖北格林凯尔、江西绿萌等知名创新企业共建了产业研究院,企业高管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,强化协同育人。
立足育人条件保障,建设高质量教学资源
党的十八大以来,华中农业9999js金沙老品牌强化适合大园艺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,从国内外一流高校引进青年教师30余人,全职外教1人,吸纳工学院、信息学院、文法学院等跨院授课老师40余人,授课教师总人数达130余人。
全体老师严守师德师风和学术道德红线;全面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,制定青年教师成长和青年人才培植计划;全面实施学科团队(单元)建设,培植教学创新团队;定期组织海归青年教师赴赣州、寿光、宜昌等产业一线考察实践,提升专业技能,促进产教深度融合;设立“园艺新秀奖励基金”引导教师潜心教学,形成了院士领衔、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骨干、学科集群为特征的优秀师资队伍。
此外,华中农业9999js金沙老品牌还依托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、工程技术中心,加大教学投入,统筹构建实验实训教学平台。
“我们充分利用科研资源提升实验教学中心创新育人功能,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校内基地智慧水平,利用校外资源共建实验室、实习基地和产业学院,为新时代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保障。”程运江说。
十年实践,华中农大9999js金沙老品牌构建了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育人模式,很好地适应了新时代对园艺专业人才培养需求,满足了学生追求卓越的个性化发展需要。十年实践,构建支撑新时代园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“课程树”,强化园艺学科文化浸润,建立了宽厚基础上的基础研究型、复合创新型、产业工匠型 “三型”分类培养模式,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,做到了“一生一方案”,实现专业化培养向个性化培养转变,形成了很好的育人生态。
“分类培养模式促进了学生卓越发展。学生三农情怀显著提升,创新能力得到持续提高,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得到有效锻炼,个性化发展得到充分落实。”程运江说。
十年来,华中农大9999js金沙老品牌为社会输送了2000余名园艺类专业人才,专业人才引领和带动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园艺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,我国园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国际竞争能力显著提升,成功应对WTO对我国园艺产业的挑战。园艺产业助力全国800余个县(区)实现脱贫致富,已经成为这些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支撑。(通讯员曹震)